污水處理概念廠需要在現行法規標準之上探索未來水質標準,篩選節能降耗技術工藝,提出資源能源開發對策,優化各種工藝組合,通過精心設計和運營,完成這一復雜的系統工程
提出建設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并組建專家委員會,事實上經過了一年多的醞釀時間,期間的討論頻繁而熱烈。“并不是沖動、盲目做出的決定。”這幾位在污水技術管理、工程實踐、前沿技術、發展戰略上各有所長的專家,或者親身參與、或是密切觀察中國污水處理事業十幾年來的發展。“概念廠”正是他們反思過去、展望未來后得出的結果。
“我們經過一年多的討論,初步想從水質標準的可持續、資源回收、能量自給、環境友好,這四個維度來對中國污水處理未來發展方向做一次系統的探索。”王洪臣說。
概念廠的消息一經傳出,他們很快收到來自各方反響。很多人急于了解概念廠具體該怎么做?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技術?甚至要花多少錢? 對此,王洪臣坦言,概念廠是上述四重目標的體現,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路線圖。“這四個問題都對現有污水處理事業提出了變革性和挑戰性的課題,要求高、困難多,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專家們首先關注的是標準問題,即如何確定一個可持續的出水水質標準。
王洪臣舉例說,如果概念廠選擇建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那么出水就需要滿足維持當地水生態的平衡和健康,可能就要對硝酸根進行嚴格控制。“美國一些重點流域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總氮低于3mg/L,個別地區要求更高。正是出于這樣的目標。”
而如果污水處理概念廠選址在缺水地區,那么,出水水質必須滿足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的要求。“如此,剛才提到的硝酸根未必就是最重要的指標,而有可能是微生物指標。”他強調,可持續的水質標準是一個系統探索的過程,不是要馬上確定一套可以應用的標準,而是針對不同地區的環境管理、生態保護需求,設計一套循序漸進的水質標準體系。
而他們的探索可能會對現行水質評價體系提出挑戰。曲久輝是水質安全、評價方面的資深專家。他提出,如果污水處理后不是直接排放到天然水體,而是回用至綠地、農田,那么氮磷作為有用物質是否可以不做特殊處理,標準不做過高要求?而一旦涉及生態和健康,現有的評價體系則需要進一步完善。“COD,氮磷達到要求不一定意味著安全,還有一些有害污染物沒有得到檢測。”
安全是很多環境專家們更為關心的問題。“根據環境安全和水資源安全的需求,污水處理不僅要考慮解決黑臭,去除常規污染物,還要關注會對人體健康、水生態系統等有長期性風險的新興污染物,比如個人護理品、藥品等隨不同渠道進入污水,現在的處理工藝并不能很好應對。”余剛一直在關注污水處理領域深層次環境安全問題。
據他介紹,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著手開始解決這樣的問題。 而概念廠也要有此考慮。“不僅把常規的污染問題解決好,也要同時考慮到更深層次的環境問題。”
在技術層面,概念廠委員會要更多關注對現有先進技術的篩選和集成。王洪臣表示,概念廠一定要展現節能降耗和開發能源的基本理念。在這一領域,國內外在不同的環節和方向上,都涌現出了很多創新。
“從技術的前瞻性、先進性,尤其是作為工程的可靠性,我們要綜合考慮,優選集成最先進的技術,盡可能提高污水處理的能源自給率。”他強調,這不是為了示范某種或某些技術,而是為了推動對污水處理能源利用狀況的提升和革新,幫助行業為節能減排做出自己的貢獻。
發達國家的研究和實踐表明,污水中的碳氮磷硫都可能成為資源,而這也是概念廠追求的目標之一。“我們想探討在我國污水處理中是否能進行相應開發?這方面也需要大量研究和技術篩選,找到合理方案。”王洪臣說。
在專家們的心目中,“外形”對污水處理概念廠也非常重要。他們希望通過概念廠在環境友好、社區融合方面的探索,讓大家對污水處理行業的形象徹底改觀。在這方面,可選的方案并不少。
“可以把污水處理廠跟一些傳統市政基礎設施實現高度融合。比如熱電廠可以利用污水廠出水,而后者則可以大量利用廢熱、灰渣等;一些市政基礎設施周邊環境較差,還可以利用污水廠水面調節周邊小氣候。”王洪臣說,在與社區融合方面,國外經驗很值得借鑒。
日本的清水公園,就是把污水處理廠修建成周邊居民的休閑場所。有些國家污水處理設施是基于低影響開發而設計。“就是如果不特意說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里有污水處理設施。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在采訪中,多位專家反復強調,概念廠需要在現行法規標準之上探索未來水質標準,篩選節能降耗技術工藝,提出資源能源開發對策,優化各種工藝組合,通過精心設計和運營,完成這一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其中,概念廠是一個載體,是一個平臺,可以吸納、集合行業內外的智慧、力量和資源,推動行業對污水處理的思考、梳理、探索乃至最終變革。“過程是比結果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