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時,清河污水處理廠運行班老班長張亞新拿起改錐,開始了自己一天長達近10小時的處理池巡檢。
張亞新是清河污水處理廠的老員工了,2002年建廠時,他就來到這里,擔任起運行班班長一職。每隔兩個小時就得對設備巡視一圈,幾乎對每個設備,張亞新都要“輕輕敲打”一番。
手頭沒有測溫儀,也沒有測振儀,老張判斷設備運行的狀況,就靠一把改錐輕輕敲擊。這把手柄下沿已經被磨掉漆了的不起眼工具,像鐵路巡線工檢查鐵軌時的小榔頭一樣,讓老張可以通過敲擊回音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況。
一圈下來,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又得從頭再轉一圈,“上一個班12小時時間,往往有8到10個小時是在車間和清河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池上轉。”趕上暴曬天氣,半小時的工夫,老張已是一腦門子汗,一口氣能喝下半瓶子礦泉水。
老張這一圈巡查的壓軸項目,就是污水進廠后的第一關——格柵間。未經處理的污水,顏色深如濃墨,氣味刺鼻。頭一次進入格柵間的“客人”,恨不得馬上就得掩鼻而出,而老張必須慢條斯理地檢查將污水與水中垃圾隔離的每一排“釘耙”。
原來,這些水進入清河污水處理廠后,要先經過格柵間里粗中細三道格柵,最細的格柵間隔僅有10毫米。這三道格柵,就像三只大小不同的手,把污水里的可見垃圾撈上來,然后再讓污水流入下一道工序。
2004年12月,清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通水,日處理能力增加一倍至40萬噸,與之匹配,一線員工的人數也增加到56人。如今,水廠經過三期工程改造后,實現了每日污水處理及再生水生產“雙55(萬噸)”的規模,一線員工已有100多人。
“高深的原理我們不太懂,但咱清河污水處理廠多年堅持的這些技術改造,大伙都看在眼里了。”一回到休息室,張亞新馬上脫下了已經濕透的短袖工作服。要擱在前幾年,他可不敢這么穿短袖兒干活。“以前處理后的污水屬于五類水,沾皮膚容易發癢,所以得穿著點兒長袖防護;現在不一樣了,從水廠流出去的就是再生水,水質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用它洗手都沒關系。”
更多污水處理 中水回用,工業廢水處理,廢水處理,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管理,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垃圾滲濾液處理站TOT專業資訊請訪問陜西珂沅環保官網:http://knmy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