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已經開啟,發展不容回頭,如果人們的價值取向不能從物質的富足功利向社會的健康文明轉化,如果生產方式不能從資源掠奪型向保育再生型轉軌,如果消費行為不能從高能耗、高消費向低能耗、適度消費轉變,美麗中國終將是紙上談兵。
事實上,轉型已在更自覺地加速推進。
本屆政府成立短短4 個月間,就有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圍繞大氣治理和節能環保產業展開。讓城鄉居民喝上更干凈的水、呼吸更清潔的空氣、吃上更安全的食品、享受更良好的環境,很多省市區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不少地區提出了“ 生態強省”、“ 生態立市”的戰略目標。以往的GDP 競賽,正在逐步轉向公共服務競賽、改善民生競賽、節能減排競賽、社會管理競賽。
把“生態”重新引入經濟學,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第一位的追求。從剛剛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看,新增就業持續增加,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加快,能源消耗強度下降增幅加大,經濟轉型的攻堅戰初見成效。
中央氣象臺歷史上第一次專門針對霧霾發出預警;人民日報等媒體以報道與公益廣告提升全社會環保理念;實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車用油品新標準,逐步將燃煤電廠撤出城市中心地帶,試行以天然氣和新能源取代汽油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燃料;眾多企業、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的“中國低碳聯盟”一個月前正式宣布成立;從9 月起環保部門將主動公布重點監控企業的排放數據等信息;電價改革、資源稅改革以及征收碳稅等政策列入議事日程。
在日常生活層面,限塑令頒布4年多來,全國每年減少塑料購物袋240 億個,相當于節約石油480 萬噸,約占大慶油田年產量的1/8;近3 年時間里,5.2 億只節能燈、5000 多萬臺節能空調、460 多萬輛節能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
不必諱言,今天的中國,我們還未能完全擺脫很多發達國家經歷過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但轉型已經開啟,發展不容回頭。“同呼吸,共奮斗”,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是13 億中國人的共同追求。美麗中國,正孕育在每個人的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