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區內河及相關水體的環境狀況越來越差。據報道,我國城市河道大約有5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關部門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實施了包括引流、截污、清淤等一系列整治措施,但是隨著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的不斷增加,污水處理率如果未能同步增長,將迫使城市內河接納污染的負荷越來越大,大多數河段淤積嚴重,水流不暢,納污容量越來越小,內河水質普遍越來越差,將嚴重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因此開展城市河道水體進行治理修復,是社會經濟發展、城市景觀、生態環境建設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期間,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由“污染防治”到“污染防治加生態修復”,這是流域污染防治理念上的大變化。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今年年初曾指出,我國還需按照“一湖一策、一河一策”的思路,凝練出流域治理的整裝成套技術,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模式和創新機制;構建產業技術的創新戰略聯盟,整合各類資源,實現產學研用的深度結合,推進專項成果的推廣應用。
目前,全國各地正積極開展城市水體修復治理工作,改善城市流域水體,加強防汛能力。今年4月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指出,北京計劃通過采取現有污水處理廠深度挖潛和在城鄉接合部重點村莊、居民小區及河道干支流重點排污口建設臨時治污工程等措施,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9萬立方米/日,初步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重點對清河、涼水河、蕭太后河等河道內垃圾、漂浮物等進行打撈、清理。
6月初,三年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確定的34條中小河道全部完成清淤清障。日前,佛山市召開水環境治理工作督辦現場會宣布,到2015年底,全市主要河涌水體將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未來幾年,佛山市將積極實施內河涌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七大工程,共計271個項目,總投資約128.6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