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行業的潛力很大。全國約有超過120萬噸的污水需要處理,其中城市生活廢水占比70%,工業企業占30%,再加上農村養殖業及生活等造成的污水總量則更大。
“‘十二五’提出的目標是減少10%的氨氮排放量,即減少污水12萬噸,事實上,即使達到這個目標,每年排出的污水依然是我國江河流域自然修復承受能力30萬噸的4倍之多。”邢國樑說。
許國棟認為,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已經從大中城市、大建設、大投入階段發展到中小城市、少量建設需求、大量運營需求階段。在我國污水處理領域,大中城市的建設任務已經完成超過7成,客戶正轉向中小城市。同時,現有設施的穩定運營、達標排放、污染物有效削減以及更高層次的——服務區域內水環境問題的徹底解決,都在推動行業的進一步成熟。
現階段,國內市政污水處理廠多進行市場化運作,運作模式包括BOT、TOT、委托運營等。由于BOT模式需要企業先行墊付資金,對于企業的資金要求很高,因此現在多數企業在往EPC(設計-采購-施工)模式方向轉。
上市公司萬邦達即是如此,即總承包+托管運營(“EPC+C”),過去公司一般在EPC工程交付之后,再與業務商討運營,而未來的項目將多以“EPC+C” 綁定為主。
至于BOT與EPC+C的區別,邢國樑表示,在BOT模式下,服務商以自有資金進行工程投資建設,擁有特許期限內相關資產的所有權,特許期結束后,該所有權轉至業主,帶有融資性質;而在EPC+C模式下,服務商全程都不擁有工程相關資產所有權,僅依所提供的服務收取費用。
從萬邦達公司來看,托管運營的毛利達35.94%, 而工程承包項目的毛利只有19.86% ,也就是說運營這塊的毛利要高很多。對此,李祖華表示,目前華杉主要采取的是EPC的商業模式,但目前也在考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公司的商業模式會隨著市場變化而改進。
而中持水務的商業模式則比較多,從基礎的OM(運營模式)、ROT(投資-技改-運營)、BOT、EPC都做,同1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中持特色的IES(環境綜合服務)。許國棟表示,中持的營收主要來自運營,也包括現有設施的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及運營的外圍增值服務(指管線、泵站、服務區內的工業客戶服務)。
在許國棟看來,目前大中城市的投資建設需求趨緩,主要轉為運營需求,中小城市則主要體現為部分建設需求、運營需求、綜合解決方案需求。因此,污水處理行業對市場客戶的爭奪還有最后5年,各公司正處于服務、管理、效率的比拼中。
“大型水務公司需要消化自己已經占有的地盤,把這種占有真正轉化為效益;中小型水務公司則需要更多地提升、體現自己的綜合服務能力。”許國棟認為,行業消化過程剛剛開始,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范圍的并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