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鱭魚,曾是遼河中的一種河里生、海里長的特產魚。但在前些年遼河水質惡化時,這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魚類一度瀕臨絕跡。
經過近年來有效保護治理,遼河終于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漸漸恢復了往日的靈動,刀鱭魚也再度重現。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但魚兒是不會說謊的!只要用心保護,從根本上讓生態環境休養生息,大自然就會顯現出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
經歷30多年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已站在全新歷史起點上;面對今天仍然巨大的環境壓力,中國正在謀求一條環保新道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令人矚目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提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描繪了“美麗中國”的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保護優先方針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對發展與保護關系的把握更加科學。”周生賢說。
一部世界環境保護史,就是一部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歷史;每一次重大環境事件的發生,也都是兩者關系重新調整的契機。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后,美國制定了國家環境政策法,明確提出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戰略指導思想,從此開始實現歷史性轉變;
20世紀70年代,德國開始把國家戰略從經濟發展優先調整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20年以后環境質量大為改善,河流變清了,空氣污染減少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