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是如何變成生物柴油的?帶著好奇,記者深入廠區探查。
走進廠房后,第一感覺有些悶熱,但并沒有想象中的臭味。廠房內管道林立,除了生產裝備,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一些機器邊會有蒸汽冒出。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從“地溝油”到成品生物柴油出爐,整個生產過程全都是在60米長的流水線內,油的轉換也都是在管道和加工罐內完成的。整條生產線幾乎實現全自動化。流水線上總共有15個工人,分2班,每次只要7到8個工人監控看看儀表就可以了。
地溝油在從儲存池底部管道流入廠房后,就意味著生產過程的開始。先經初步過濾并加熱到可流動狀態,通過篩網除去原料油的濾渣;接著將去除濾渣的原料油在加熱、高負壓的條件下真空脫水;在脫水后的原料油中加入甲醇、硫酸、催化劑,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至少兩次酯化反應;在溫度為85℃至90℃的低負壓環境下將酯化反應后的原料油通過冷凝器回收甲醇;最后就可以將原料油中的生物柴油分離出來。
在車間最后出油環節,記者透過透明玻璃向容器里看,地溝油此時已經變成了米湯色的液體,肉眼看上去很純,沒有什么雜質。旁邊的工人擰開特殊的龍頭,用玻璃杯里取出一杯樣品給記者看,這就是生產出來的生物柴油了。后者是一種潔凈的生物燃料,也稱之為“再生燃油”,是優質的石化柴油代用品,是一種新型無污染可再生能源。根據實驗檢測顯示,混合了10%至20%的該公司生物柴油后,柴油機車的PM2.5(細顆粒物)排放量可減少約75%。
“從地溝油到生物柴油,加工過程會不會產生污染?”這是一個許多人關心的問題,鄔仕平介紹說,“整個流程設計,將廢氣廢液廢渣、工業三廢完全吃干榨凈了。”因為整個工藝沒有水洗過程,不會有廢水排放;工藝流程中通過化學反應會產生少量的廢酸,最后被作為原料生產石膏;而流程中產生的廢氣,經過冷凍處理收集,又作為燃料放進鍋爐燒掉。
上個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汪燮卿領銜的鑒定委員會對杰森生物柴油產業化新技術進行了現場鑒定,認為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環保要求,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截至今年5月份,杰森生產技術和生產裝置已獲得了12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1項美國發明專利。還有一些技術涉及保密因素,都沒有申請專利。
技術過硬,效益也不在話下。鄔仕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00噸“地溝油”可以生產90噸左右生物柴油。目前,公司平均每月回收地溝油1500噸以上,產出生物柴油1300噸以上,其中一半提供給化工企業做原料,一半直接供應燃油銷售公司在加油站出售,價格還比石化柴油便宜每噸1000元左右。除生物柴油外,其他的都做成了工業甘油、植物瀝青和石膏,這些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今年產值將達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