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政府提出的調整水價,供水企業往往面臨公益行業和收入自負盈虧的兩難境地,性質定位模糊不清很,多涉及成本與責任的問題都難以很好解決。
對此,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表示,中國現在的水價改革還不到位。
據發改委和住建部統計,中國現在城市的自來水廠有30%是虧損的,與水費附加征收的污水處理費也不到位,大概全國有四分之一的污水處理廠在運轉中也是虧損的。
以海南為例,海口現行自來水價格是2006年8月1日起施行的價格:居民生活用水1.55元/噸,水價調整后,均提高0.3-0.4元/噸。
當地稅務部門認為,水價與成本倒掛致公司經營困難,海口市自來水綜合水價為1.83元∕噸,而單位成本高達1.97元∕噸,供水成本與水價倒掛,自來水主營業務累計虧損達6152萬元,給自來水運營帶來極大壓力。
相比起海南自來水運營壓力,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調查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的供水成本后,出具了《2008年-2010年廣州市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報告》(簡稱成本監審報告)。該報告顯示,2008年-2010年,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的核定年供水量為11.87億立方米,單位供水成本為2.016元/立方米,遠高于廣州市物價局2005年批復的1.69元/立方米,導致企業連續三年虧損,主營業務2010年虧損接近4個億。
不僅僅是企業虧損,很多地方,每次上調水電油氣等資源類公共產品價格,有關方面總要召開調價聽證會,但每次聽證會總是引來多種議論。
之所以如此,核心原因是聽證對象的成本構成不透明,不少公眾懷疑其成本構成存在造假虛構。
去年2月至今年2月,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廣州市自來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共3個年度的供水成本作了監審(監審結果并未見公開發布),結果發現,廣州每噸自來水的成本被該市自來水公司多報了0.35元,虛高比例達17.26%。
業內人士表示,水價應該上漲,但上漲的前提必須是公開和透明,并且在上漲之后能夠提高供水質量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