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省科技廳聯合主辦,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浙江中心、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的中科院“五水共治”技術成果現場推介會在嘉興召開。來自全省多個地市的科技、環保、水利相關部門負責人,省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近160人參加推介會。
2014年4月底,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省科技廳、市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支持推進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戰略合作協議書》。《協議書》明確將在嘉興市建設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區,立足嘉興、服務浙江、輻射長三角,為浙江省科技治水和循環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應用服務。同年6月,150平方公里的示范區總體布局范圍確定,由南湖區東片83平方公里和秀洲區西片67平方公里組成。其中,36.88平方公里為核心區域,建設期為一年,目標為河道水體顯著改善、恢復生態自凈功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家庭工業污水集約化生態處理,修復受污染的土地,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施藥、減控農業面源污染,初步實現美麗鄉村建設。
與此同時,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區建設納入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由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負責統一牽頭組織和管理,并引入市場化資金和建設機制,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的市場化建設模式。兩年多來,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優先推進了中科院亞熱帶生態農業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所的技術成果在示范區集成和應用,并優先布局了多個重大環境治理項目和環境監測項目在示范區的核心區先行先試。這些項目包括農村養殖污水、農業廢棄物污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業污水處理方面的治理減控技術、循環再利用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以及受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工業污泥及河道污泥的低成本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技術等。
據了解,伴隨著中科院技術成果在嘉興市的應用,“五水共治”成效初顯。由中科院研究所承擔治理的51條河道實現了綜合型生態治理,不僅利用技術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物,且運用生物降解、植物沉水等多種方式讓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并構建起相對穩定的系統吸納正常程度的生活污水。從數據統計來看,51條河道水質普遍上升了一到兩個級別,絕大部分達到四類水以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