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勝
未雨綢繆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任何“逆天”之舉,都可能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偷雞不成蝕把米。
延安水源地保護部門負責人和陜西珂沅技術人員現場交流
天有不測風云。
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上月結束,但余威猶存。上周,自南往北的強對流天氣,導致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6月23日突如其來的龍卷風還造成江蘇鹽城98人遇難。極端天氣驟增,各地防災減災任務極重。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顯得渺小且脆弱。“人定勝天”只是一種愿望,防災減災卻可以大有作為。
氣象衛星出現之前,洪水預警基本上靠實地看、親耳聽。千百年來,雨夜聽巡防員的敲鑼打鼓聲,是基本的避險之策。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最基礎的洪水信息還得靠現場巡視人員提供,然后通過電話、電報層層上報。但科技進步讓防汛預警具備了“千里眼順風耳”,現代洪水預警系統讓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江河斷面的雨情汛情實現了實時傳輸,防汛救災指令可分秒不差下達到第一現場。
陜西珂沅環保負責人拜會夏青老師 陜西珂沅環保創業團隊成員拜會原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夏青
當然,依靠科技手段防災減災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按自然規律辦事。任何“逆天”之舉,都可能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于是有了那句名言——“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逆天”的事真不少,比如無節制地圍墾造田,為了滿足城市建設需求大量填河占湖、劈山開路。據說,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災后國家花大力氣建設的一些行蓄洪區,因為近年來未出現大洪水而被違法搞開發,有的甚至已成了繁華社區。洪水有出路,防汛才成功。要是來了特大洪水而這些行蓄洪區不能及時按預案分洪,危及的將是全流域的防洪安全,后果不堪設想。
未雨綢繆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因此,有關方面在謀劃圍湖造田、填河建樓的時候,就得把最壞的后果想明白,因為災難到來后臨時抱佛腳,終將是勞民傷財的虧本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