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主題為“匯報•交流•合力”的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沙龍活動在江蘇(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北京辦公室召開,會議室里座無虛席。經過短短幾個月,概念廠的模樣更加清晰,各項工作更加明確。曲久輝院士代表概念廠專家委員會強調:“污水處理概念廠不會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而是從概念到模式、從模式到設計、從設計到實體,按計劃向前推進。”
建設一座概念廠數量太少,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存在地理條件、城市狀況的差異較大,一座污水處理廠不可能完全體現概念廠的涵義,她建議,建設一批不同條件、不同模式的污水概念廠。“至少城市、農村要有,東部、西部要有。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模式,農村盲目學習城市的現象要及早剎車。”
專家們建議,概念廠不妨從解決目前環境治理中的問題入手。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巡視員、副司長劉志全提出“四個結合”:與污水處理廠的現狀結合、與有機廢物處理結合、與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結合、與物聯網及信息化等新技術結合。
打破廢水、廢物處理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建立液固氣全系統一體化的處理思路是概念廠的一個探索方向。專家們一致認為,厭氧技術應得到重視。錢易院士強調,厭氧消化技術是國際水處理的潮流方向,已從污泥處理向污水處理延伸,其中關鍵是要解決厭氧的節能降耗問題。北京市政設計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建議,平行進行的三套技術方案中,應有一套采用厭氧消化工藝,甚至可考慮將廚余垃圾處理也一并納入技術系統。
綜合程度高、功能齊全的概念廠的成本是不是一定很高?如何保證投資和運營?楊向平坦承,以常理來說,概念廠一定是貴的,“不具備規;,而且功能齊全,每個功能都需要有投入”。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引入藍色經濟理論,藍色經濟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將物質的循環視作串聯關系,上游的廢物可能作為下游的原料,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不僅僅局限于末端處理。因此他認為,“如果概念廠能夠運用藍色經濟理念,就不一定是最貴的。”
楊向平舉的例子恰好證明了這一理論的可行。湖北襄陽一家污泥處理公司借鑒化工技術和園林綠化思路,將廚余垃圾與污泥一同處理,提高了沼氣中的甲烷含量,并利用綠化植樹“吃掉”污泥,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說:“通過這個案例我認為,污水處理不能悶在行業的小圈子里發展,需要社會資源的集成,特別是跨界技術與經驗的引進。”
污水概念廠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領。劉志全指出,概念廠應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如作為政策試點、技術試點、概念試點或者模式創新試點,與政策體系更好地結合。
杭世珺提示概念廠不能重回低價低水平的老路。原來的污水處理廠為了節約成本,往往“該建初沉池的不建,該做兩個隔柵的只做一個”,偷工減料的后果是不斷地整改,以全壽命周期計算,成本并不低。“經濟指標應該更合理,而不是最低。”
這也許將作為概念廠選址的一個重要條件。
傅濤指出,概念廠的頂層規劃可以分成五個層面:技術設計、工程建設、項目組織、運營管理及社會協調,概念廠應針對不同層面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概念廠將經過概念化、工程化、產業化等不同階段,“在產業化階段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銜接,這部分工作現階段就應該著手進行了。”
其路漫漫,上下探索,概念廠將凝聚行業的集體智慧與愿望。其意義正如曲久輝院士反復強調的那樣——過程中產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實體取得的經濟效益。對于“概念’的且行且完善,業內始終給予了高度關注與支持,并對它最終將取得的輝煌成就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