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之首,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按照“控源+治河+生境改善+綜合管理”相結合的思路,針對太湖流域環境敏感和重污染等區域,開展污染控制、生態修復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太湖由中度富營養變輕度富營養,治理力度還需加大,但仍面臨清水資源化、后續維護難等問題。
除生態修復外,太湖治理還突破了多項治理技術瓶頸。如針對鄉鎮工業行業種類全、中小企業多、污染突出等特點,提出“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末端治理—資源循環利用—多手段水環境長效管理”全過程減排模式;針對畜禽糞便堆肥碳氮損失率高、出水難達標等現狀,形成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區域污染減排整裝成套技術;針對農田施肥量大、氮磷流失嚴重問題,突破養分綜合調控氮磷減排,生物質能轉化與農業生態循環利用技術等。控源、修復等成果還在阿根廷及云南、新疆、黑龍江、廣東等18個省、自治區100多處得到推廣應用。
據環保部提供的材料顯示,通過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及富營養化控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湖體綜合營養狀態由“十五”末的中度富營養轉變為輕度富營養,實現水環境質量的顯著改善。與2008年相比,2012年環太湖15條重點河流水質污染總體由中度轉向輕度,劣五類河流由8條減少至零;氨氮、總磷入湖總量分別下降了31%、23%。
“接下來,還需繼續優化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提升控源力度;持續推進小流域生態治理,削減入湖污染負荷;強化湖體生境持續改善,提高湖泊環境承載能力。加快太湖流域治理的長效機制建設,實施統一監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丙輝研究員說,太湖流域涉及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需統一監管、落實職責和生態補償等機制,繼續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