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違法排污的話題從未間斷,只是在當前輿論環境下更為敏感。
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617.3億噸,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37.5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38.5%,比上年增長1.3%,企業治理生產廢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利潤始終是絕大多數企業回避環境責任的原因所在,環境違法成本與設備投入之間的比較,使得企業心存僥幸甚至“愿意”違法排污。
所以多數企業沒有廢水處理設施,或者在國家補貼的情況下購買設備,但并不運行。以此次環保部的通告為例,天津5家違法企業中,有2家企業未安裝水處理設施,有2家企業的水處理設施閑置;而山西的29家違法企業,均沒有處理設施,全部以滲坑滲井非法排放污水。
投入成本不足以也不應該成為企業非法排污的借口,成熟的企業更應該看到環境違法帶來的風險。
2010年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生“7·3水池泄露污染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歷時近一年的調查處理,最終判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銅礦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判處罰金人民幣3000萬元。根據龍巖市中級法院二審判決,紫金礦業原副總裁陳家洪、紫金山金銅礦環保安全處原處長黃福才等5位領導分別被判處3年至3年6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以罰金。受此影響,紫金礦業的股價在當時出現震蕩下跌。雖然后來詭異反彈,但是紫金礦業的企業形象和口碑一路下滑。由于事故對汀江水質造成污染,在上杭縣的決定中紫金礦業又不得不出資1億元參與投資建立水廠。
此次公布的88家違法排污企業,平均罰款額度約7萬元,雖然對于環保部開出的這個罰單,公眾頗有微詞,認為處罰過輕,但是企業應該意識到漠視環境、不重視廢水治理會為企業埋下經營風險。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正在改變,公眾對企業的評判不再只停留在企業產品方面,人們更關注企業對周邊環境和社區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只會越來越強烈。
地下水污染引發的水恐慌,最終會將影響歸入生產企業,所以無論是被動應對輿論,還是主動提升經營,都要求企業進行有效的廢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