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工業減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另一方面,政府執法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工業廢水為什么需要專業化治理?
企業缺乏環保專業人員和管理,經常出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
從“誰污染、誰治理”到“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的轉變,是市場需求的結果。
上世紀90年代,工業廢水治理設施,是業主單位請專業機構設計,然后自己投資建設運營,但后來絕大部分不達標,因為各部分脫節,沒有人對最終效果負責。后來的EPC模式俗稱“交鑰匙”,不達標鑰匙就交不出去。這種模式對工程質量有了一定保障,但是不能保證日常運行不出問題。
而隨著環境監管的日益嚴格,不少工業企業感覺“有壓力了”。特別是重化工企業,污染強度很大,治理設施穩定運行的難度也確實很大,他們缺乏專業人員和管理,經常出問題,被監管部門處罰。盡管罰款并不高,但他們還是擔心長期下去影響自己的主業。所以開始將設施交給第三方。一些重化工企業一開始是試點一個廢水項目委托運營,現在逐步考慮將全部治理設施打包委托運營。
近年來,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我國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領域得到試行,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也嘗試著采用此種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越有難度的工業治理項目,越是專業環保公司“喜聞樂見”的,也是將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工業廢水治理領域很多是有專業門檻的,化工行業是其中的難點、重點。
化工行業污染物來源復雜,不確定性大,生產企業的環境風險大,而他們本身對污染治理并不專長,對專業治理有需求。煤化工行業在這方面已經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