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順利閉幕,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在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生態文明、節能環保議題也融入其中。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如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盲目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攔路虎,經濟轉型面臨困局。今年以來頻頻發生的霧霾天氣現象引起了中央對大氣污染的強烈關注,也促進了嚴抓環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
從各方聲音來看,節能環保的發展并不會拖累經濟的增長,反而會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創造新的增長點。由于我國當前產業結構失調,長期以往將抑制經濟增長,而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將倒逼產業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比如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地鐵讓出行更便利,排放少、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發生質變等,在中長期將提升整體經濟增長的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簡單以GDP來論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此前,以GDP增速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目標的標準,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失衡,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因此,將環保納入政績考核也迫在眉睫。
也許有人會片面地認為,要環保必然會導致GDP增速下滑,但圍繞PM2.5治理工作來看,其推進可以帶來公眾健康狀況的改善、相關醫療成本下降、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多重紅利。從長遠看,以“綠色GDP”作為考量對象才是正確的方向。即使GDP增速放緩,其他隱性福利將改善人們的生活,隨著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同樣會贏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我國貨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形勢下,國家不可能再向社會投入流動資金增加貨幣量,只能依靠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引導資金從不該投資的領域流出,再引導資金流入到需要投資的領域,而節能環保就是這些領域之一。
當前,節能環保產業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但盡管目前政府投資在這一產業的投資比重較大,但是未來可以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創新以及投資創新,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增加民資在節能環保產業的比重,才能借助市場競爭促其發展。
近年來,節能環保產業已受到國家的特別關注,從中央到各省的節能環保規劃來看,也都非常重視其對經濟的貢獻。未來隨著政策引導、政策支持等文件不斷出臺,節能環保將是助力中國經濟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