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2年黑龍江鎘污染、鎮江苯污染、廣州巴河鎳污染、武漢自來水異味等問題一一曝光后,2013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讓公眾對飲水安全質疑不斷升溫,也使“水源保護”這一話題尤為顯眼。
有新聞報道稱,今年1月,長治苯胺泄漏事故曝光,引發河北邯鄲大面積停水。此后邯鄲市、河南安陽部分水體均檢出苯胺超標。同樣在1月,一輛槽罐車違規裝載,導致部分化學品泄入河道,影響金山、松江三萬居民生活。今年3月5日至10日,黃浦江松江段內至少已打撈起死豬1200余頭,由于死豬進入松江的黃浦江二級水源保護區,因此引發公眾對于水源安全的關注。
到底我們的水資源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污染?環保部剛剛發布的《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給出了一個權威而又觸目驚心的回答。
公報顯示,198個城市4929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 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7.3%。也就是說,過半地下水被污染。長江、黃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劣五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2%。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為輕度污染,海河為中度污染。在監測的60個湖泊(水庫)中,呈富營養化狀態的占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