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大江南北,城市面臨著相同的尷尬:黑臭之河越來越多,黑臭之河治理也越來越困難。
那么,河,何以變“黑臭”?為何現有手段治理黑臭常有反復?黑臭產生的機理何在,能否控制黑臭產生?就像打疫苗可以預防生病一樣,能不能找到治療黑臭的“環境疫苗”?記者近日獲悉,江蘇省連云港市創新方法治理黑臭河道取得初步效果,遂赴實地展開調查。
看看多少污染進入河道?
生活污水是導致城市河道黑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
生活污水是導致城市河道黑臭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他污染源還包括生活垃圾、有機工業廢水、合流制管網溢流污水、污水廠尾水、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水等。
以連云港市西鹽河為例,其橫跨市區南北7.3公里,水質呈劣Ⅴ類,城中心區域長達3公里的河道兩岸規模酒店共計135家、生活社區24個、農貿市場3個、醫院4所、學校4所、其他類場所24個,因屬老城區未納入集中污水管網,日均產生污水3萬多噸,沿17個石坡標準排污孔直排西鹽河。
西鹽河畔鹽河南路與大慶西路交界地帶,是當地有名的餐飲業集中區域。中午時分是用餐高峰,距離其最近的一處排污口正不時往外排放污水,河面泛出油花,污流粘稠呈灰黑色,臭味10米開外便能聞到。
經過此地的徐學貴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63歲,自幼在河邊生活。“那時的水可以直接飲用,還能釣到魚蟹。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河邊建起居民區、餐館之后,水質就開始變差。”
不遠處的河道上,一艘垃圾清掃船打撈著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